- 注册时间
- 2014-9-9
- 最后登录
- 2015-2-4
- 阅读权限
- 50
- 积分
- 660
- 精华
- 0
- 帖子
- 364
- 积分
- 660
- 帖子
- 364
|
“日前,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《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》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,二期行动计划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,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,要求小学一年级坚持“零起点”教学。”(人民网消息)
为何幼儿园会帮助小学做“预习工作”呢?他们是好心为之还是另有所图?是自愿行为还是被逼无奈?
在十年前,幼儿园教育或者是学前教育、亲子教育不可算为社会热点,公众对此也并不重视。百姓关注的重点从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递增,主要以初中、高中为学业阶段焦点中的焦点。很显然,地球人都知道,是因为高考让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进入到了大家的视野。80后在年幼的时候流行着”学好数理化,不如有个好爸爸“的街头谚语,但绝大多数人仍然相信”大学可以让生活更美好“。随后,大学普及了,毕业生中间出现了”啃老族“,人们开始相信学业与关系共同决定着未来的命运。如果没有关系,你只能靠学习。要知道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是一个你可以结交优质关系的平台,而且他们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显然存在着优势,而这”优势“可能也源自前半句。
为了这些仅存的入场券,每一个家庭团结一心,仿佛是改变门庭最后的机会。这几年,我分别在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做实地研究,我的一大发现便是,教育的重心在下移,教师与家长逐渐认为基础教育,尤其是儿童时期的教育为学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!“,”一步差,步步差!“”地基打不牢,楼房盖不高!“当大家相信了这些话的时候,”小学教育“开始进入到了大家视野,我曾经跟小学科学老师开了个玩笑,我说,”您别小看你这学科,您看您教的书简直就是儿童版的物理化学!“事实上,这句话我是在07年说的,到现在也已经有7年了。家长认为好的小学决定好的初中,好的初中决定好的高中,于是一些名气大的学校成为了大家争相抢夺的教育资源,”学区房“的概念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。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并没有”国家考试“,但是有些名牌小学却存在着变相的”面试“,这也在无形中为幼儿园增加了”学业压力“。在近两年,这件事情有所收敛,但仍然存在。一方面我们呼吁均衡教育资源,一方面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如何科学的看待学前教育,这里面是不是考虑了儿童的身心发展,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家长及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思考。
3-6岁是埃里克森的人生8阶段说的第三阶段(学前),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,这个时期儿童会遇到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难题,如果没有解决这个难题,就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儿童社会化,也就是儿童不容易适应环境,产生各类问题。那么这个难题是什么呢?就是儿童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,要进行自我的筛选,0-3岁“唯母是从”,而3-6岁,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,而不是母亲的附庸,她开始打开自己的世界,他意识到父亲的伟岸,幼儿园老师的独特,当让还有一群小伙伴,他们需要用3年的时间,去协调这些关系,与不同的人学习如何进行社会交往,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麻烦,而这段宝贵的时间竟然被学业“巧取豪夺”了!我习惯把3-6岁称之为“独立预备期”,我甚至在我的第一本书《孩子独立“靠”父母》中就写到,“六岁之前我们最该教授孩子的是,独立意识与基本的独立能力,就”管“孩子到六岁……
我曾经围绕”教育节奏“讲过一节课,我们加速生产,是因为我们在做批发产品,而不是高级定制。但是,我们不是在做产品,我们是在培养一个无价的生命,这个生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,她们需要陪伴胜过奖励,她们需要游戏多于学习,她们需要欢乐高过成绩。如果是真的爱,就请”精耕细作“,而不要”揠苗助长“
|
|